开设红黄榜搭建比武台,道林镇城乡管理深化改革
今年以来,道林镇立足乡村振兴抓管理,创新体制机制抓长效,让城乡环境治理从原来单一的环境卫生评比向全域城乡管理拓展,从政府干部单打独斗向镇村组干部齐抓共管转变,从疲于打突击向常抓常态长效转变。
创新机制 城乡管理有了“硬指标”
为切实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道林镇出台了《2018年城乡管理考核工作方案》,把道路整治、控建拆违、打击非法开采纳入治理范畴,通过分项检查、综合计分、逐月考核、动态排名等方式,把工作责任落细到村、到片区、到个人。创新管理机制,考核计分实行“3+1”模式,“3”即设立环境卫生、城建城管和河长制三大块日常百分制计分,“1”即设置“环境卫生黄牌警告、违章建设、非法洗沙、非法开采、养殖污染、非法搭建、失职问责”等七项一票否决指标,直接进入后两名。通过日常工作积分,坚持按月排名,扎牢城乡管理“紧箍咒”,用好考核评比“硬指标”。
比学赶超 综合治理成了“一盘棋”
道林镇自开展城乡管理红黄榜活动以来,通过月月评比,月月出榜,让先进村有甜头,后进村有压力,形成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干好有奖,干差有罚,每月前三名上红榜给予奖励,后两名上黄榜予以处罚,道林镇对照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抓落实,开展“比学赶超”擂台赛,树立一批可看、可比、可学的典型样板,统筹联动打好“组合拳”,综合治理形成“一盘棋”。
注重实效 城乡面貌换了“新容颜”
今年以来,道林镇坚持铁腕整治城乡环境顽疾,对违章建筑露头即打,共拆除违章建筑23处;成功取缔非法经营场地10处;继去年靳江两岸1000米范围规模养殖场户清零后,今年又完成禁养区20户规模退养任务;镇域县乡道全部纳入日常管理,上半年路长制工作进入全市一类乡镇行列;由点及面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首批试点村靳水、华鑫市、龙泉湖村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已投入使用,垃圾量减少约三分之二,主干道两厢垃圾池基本拆除;加大“空心房”整治力度,一个月拆除空心房210余栋;有效遏制非法开采,群众举报、村级监管、快速打击的效果日益彰显;切实推动全域城乡环境治理,让千年古镇“颜值”更高、“气质”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