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

近日,宁乡市道林镇机关干部群一篇“红色家书”火速出圈,181名镇村干部竞相转发。“全体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有的干部甚至连续20多天没有回家,不畏困难和风险,持续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感谢各位家人们大力支持、默默付出,挑起家庭重担,让全体党员、干部没有后顾之忧。”忆往昔,红色基因伴随着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看今朝,红色基因凝聚起全镇党员干部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焕发出24小时在线的奋斗激情。试想,20多天没有回家,他们干什么去了?

守护健康梦

“保持一米间隔,戴好口罩,有智能手机的打开健康码走左边通道,拿身份证的走右边通道,带小孩的、老人、孕妇、行动不便的请走中间绿色通道。”4月3日清早,金华村村部门口等候核酸检测采样的村民已经排起长龙,该村联村干部王胜贤在核酸检测采样现场拿着喇叭,指引排队的村民分流,大大提高了数据登记、核酸检测采样的效率。3个小时过后,完成核酸检测采样1310人。

“上来,我背你。”4月5日上午,在靳水村核酸检测采样现场,镇行政执法中心副主任傅喆背着该村一名残疾人通过绿色通道迅速完成了核酸检测采样,并将其安全送回家中。近一个月来,该镇已经进行了五轮区域核酸检测采样,每个核酸检测采样台配齐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12人,同时对行动不便、居家健康监测人员进行上门核酸检测采样。截至目前,辖区内共开展了五轮区域核酸检测采样,累计采样12.7万多人次,结果均为阴性。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确保了每次核酸检测采样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守护了全镇5.56万名群众的健康梦,获得了当地群众频频点赞。

一颗初心系“亲人”

“嗲嗲,您打了新冠疫苗吗?”“大姐,你的健康卡显示是2021年8月30日打的第二针,现在要打加强针了。”“你做了核酸检测采样就到村部会议室等,等下我开车送你去卫生院接种疫苗。”都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镇域内核酸检测采样现场镇村工作人员反复强调的几句话。

“我是政府干部胡杰,车上还有四位老人要接种疫苗,麻烦你等一下啊。”“你们送过来咯,我们晚上加班接种疫苗。”“正林哥,你到哪里了?我在卫生院门口等你送老人过来啊!”“我快到龙泉湖村村部了,车上有位老人晕车,只能开慢点,你到那里准备点温开水给老人咯。”就是这一连串一问一答,饱含了镇村干部把群众当自己亲人的深情。就是这样一车坐4人的接送方式,全镇自3月24日以来,镇村干部用私家车接送60岁以上老人接种新冠疫苗903剂次。

当好全镇“守门人”

“辛苦了,你们是战‘疫’一线的排头兵,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镇里坚决不会让我们一线人员赤裸作战,准备了雨衣、炭火、方便面、口罩、防护服、消毒水等物资。”3月31日深夜11时13分,镇党委书记彭舜、镇长贺虎在善山岭村高速路口疫情防控检测卡点慰问一线值守人员。“晚上虽然冷,但我心头很热!”“共产党员不怕冷,战‘疫’必胜!”疫情就是命令,值守人员的话充分彰显了党员干部的担当。3月份以来,长沙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道林镇党委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体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由于道林地处长沙、湘潭、宁乡交界之处,自3月27日起,全镇在交界处设置4个疫情防控检测卡点,以“班子成员+镇干部+村(社区)干部+医生+交警+交运+城管+党员志愿者”的组合模式,进行24小时全天候坚守,对进出车辆及人员开展体温测量、信息登记,查看健康码、场所码、行程码,宣传防疫政策等工作,严格管控入境车辆和人员,有效减少外来人员传播风险,当好了全镇健康的“守门人”。

书写使命担当

“儿子,吃完早餐后去找浩宇的妈妈,她会带你去学校做核酸检测采样,妈妈去镇里上班了。”“不满两岁的女儿感冒了,这几天在医院打点滴。”“崽崽,一起和妹妹来个隔空连线吧,爸爸妈妈这周又不能回家了。”“妈妈,等病毒消灭了,你就能回家了吧。”清晨6点的留言条、午间食堂吃饭时的通话、晚上8点的微信视频,就是这群基层干部一天的牵挂。

4月4日,镇党建办主任尹珍在金华村古竹组廖献忠家走访时,通过和户主交谈了解到其子准备从深圳返回家中,当即拨通电话,“你好,我是金华村第2片区网格干部,听你妈妈说你准备回家,这里从深圳回乡的需要管控,如果不是什么紧要事情,还是过段时间再回吧。”“好的,我不回了,谢谢你们及时提醒。”“骑车出门要戴头盔。”“到外面去要戴好口罩。”“记得去卫生院打加强针。”“文明祭扫,不给大家添麻烦。”一直到深夜,该同志走访了82户,劝导非必要不返乡4人,宣传接种加强针18人,微信运动21832步。

道林镇自4月3日开展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敲门行动”以来,每名网格干部心怀同样的信念,走进千家万户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疫情防控政策,摸排常驻人员、往返人员,赠送爱心中药包……他们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实在岗位上,不仅是基层治理的“店小二”,还是疫情防控的“急先锋”。

-------------本文已到底啦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