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扶贫路、砥砺奋进奔小康”,宁乡市国资集团帮扶道林镇河东新村工作侧记
近一年来,帮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近10万元,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解决就业15人,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养殖产业32户,安排专项资金70多万元用于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饮水等一系列问题。作为道林镇河东新村的精准扶贫帮扶后盾单位,宁乡市国资集团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自身资源,与当地镇村一道共谋脱贫攻坚,用心用情用力讲述着“一个也不能少”的动人故事。
当好“强力支持者”,为解决住房等问题出资出力
5月12日,宁乡市国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辉专程来到道林镇河东新村,就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当地镇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一起分析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对策。
20天过去,6月1日,看着新房即将粉刷完毕,河东新村贫困户黄新年开心地说,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变化,离不开市国资集团的强力支持。
黄新年患有精神二级残疾,女儿正在读书。由于房子破旧,刮风下雨总担心会出问题。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太差,就算按照相关政策获得相应补助,他还是觉得自己无力建好新房。
2020年春节一过,市国资集团工作队员再次上门,动员黄新年通过建新房的方式彻底破解住房不安全的问题,并和他一起算了建新房的账。黄新年表示,原先他家曾被村上定为危改对象,除去财政补贴,建新房自己只要花费2万多元,但仅靠种植水稻、低保和残补为收入来源的家庭来说,解决这笔资金比登天还难。
就这个贫困家庭的住房问题,市国资集团进行了具体研究,为其制定了一个新建房屋方案。除去黄新年自己要求地面架空,花了2000多元水泥预制板材料钱,其余6万元建房资金全部由市国资集团承担。
就这样,黄新年仅筹措资金2000多元,便建起一栋60平方米、一厅两房一厨一卫的新房。到6月底,黄新年就能和女儿一同搬进新家了。黄新年开心地对记者说:“感谢党的好政策。原来这里是土砖房,到处漏水,破旧不堪。如今,即将住上新房子,感到非常高兴,很满意。”
曾辉告诉记者:“坚持问题导向,切实为贫困群众解决各种突出的具体问题,是我们特别注重做好的帮扶工作。”用心帮扶过程中,该集团在河东新村摸排贫困户住房、饮水等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八类84个。对于这些问题,集团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明确安排扶贫工作经费70多万元。在当地镇村的着力推动和村民的积极配合下,这些问题可望在6月底前清零。
当好“热情销售员”,一年帮忙卖出近10万元农副产品
“彭大姐,等会要带回宁乡的20斤谷酒,钱已通过微信转给您了,请查收。”
“钱已收到,谢谢夏书记!”
6月5日,宁乡市国资集团驻道林镇河东新村第一书记夏强将200元钱通过微信扫码付款给该村莲花组贫困户彭筛筛。拿到卖谷酒所得的收入,她感到十分满意。
“驻村帮扶工作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今年家里面添置了全自动洗衣机、电烤桌,买了新床等,女儿、儿子又把家里简单粉刷了一下,日子越过越好了。”得益于产业扶贫政策的实施,贫困户彭筛筛家的种养业有了较大发展。目前,家里饲养了60多只鸡,喂了4头土花猪,菜园子里种满了空心菜、黄瓜、辣椒、茄子等应季蔬菜,生活有了新起色。
只有及时把农副产品销售出去,贫困群众的收入才会有效增加。 帮扶工作深入开展,该集团想方设法拓展销路,帮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夏强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有不少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但生产的农副产品却找不到销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积极性。为了让贫困群众服下“定心丸”,提高发展产业的劲头,夏强当场承诺:“你们负责生产,我们来帮忙销售,只要有要卖的东西就给我打电话。”
“河东新村贫困户大量出售土鸡、洋鸭、鹅、酸枣皮、谷酒……有需要的可以和我联系”,夏强不断发布贫困户农副产品信息。他的微信群、朋友圈,尽是各种叫卖帖。他还有一张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统计表,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他驻村以来为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的情况。因为经常要前往宁乡、长沙等地送货,不到1年的时间,他的新车已跑了3万多公里。
就这样,市国资集团坚持利用自身信息资源,拓宽渠道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积极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辛勤劳作改变自己的生活。通过线上销售、帮扶干部跑腿、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等形式,已累计帮助贫困户销售鸡、鸭、鹅、谷酒等农副产品,销售金额近10万元,切切实实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种种得力举措,促使消费扶贫带动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河东新村党总支书记蒋丙洪表示:“农副产品能够迅速变现,对贫困群众起到了很大的鼓励作用,大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据统计,河东新村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目前发展养鸡、养蜂、养猪和优质稻、秋葵等种养产业的有32户。积极发展种养产业,成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
当好“高效牵线人”,引进百亩秋葵产业再添致富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贫困群众有能力走出困境,增强“造血”功能,河东新村积极在产业扶贫上谋创新、求突破,做到因人因户实施产业脱贫项目。
在河东新村秋葵种植基地里,秋葵长势喜人,伴随着滚滚热浪,几个村民忙着除草打理基地,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发展什么产业既能把村上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又能提高村民和贫困群众的收入?市国资集团积极牵线搭桥,通过“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入聚鑫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秋葵和季节性蔬菜种植产业。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同时与种植户签订了回收合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村民种植秋葵的积极性。
今年全村流转120亩闲置农田种植秋葵,带动了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杨国清就是其中的一户。他家有7口人,由于家里开支较大,经济基础薄弱,日子过得相当困难。今年,他家种植了近3亩秋葵,长势良好,每亩预计收益达6000余元。“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不仅让我们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还帮助我脱贫致富,对今后的生活更加有信心了。”正在田间劳作的杨国清说。
“妻子智力四级残疾,儿子精神三级残疾,我不能外出打工,抽空就到这来做事,一个月能拿到2500元左右的工资。”谈及在家门口秋葵基地就业的感受,河东新村贫困户王祥生非常感激。
自今年2月基地建立,百亩秋葵基地就吸收了本村3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下一步驻村扶贫工作队还将鼓励更多贫困群众加入种植队伍,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早日脱贫致富。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16人,至去年底已有42户97人稳定脱贫,剩余9户19人今年头5个月人均纯收入超4000元,将在今年全部脱贫。在河东新村,市国资集团充分发挥后盾单位作用,持续增强帮扶力度,与当地干群一起,正沿着脱贫攻坚大道朝着既定目标坚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