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古镇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一、研学背景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振兴,方有民族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与非遗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浸润、化育与熏陶作用,让学生知家乡、爱故土、懂非遗、传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滋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二、基地介绍
道林古镇,拥有1100多年历史,古为商贾重镇,物阜民丰,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素有”小南京”之称。境内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宁乡市唯一一个全方位紧邻长株潭城市群核心的乡镇。相传宋朝处士谢英因不满奸臣秦桧当权,不试而隐读,以林抱道,取名道林,卒葬于此,遂地以人名,道林名传千载至今。
道林古镇景区入围长沙市第六批劳动与实践教育基地。
三、研学目的
1、通过积极参与研学实践活动,了解乡土乡情,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自豪。形成集体观念,遵守组织纪律。
2、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可贵,具有积极参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意愿,热爱家乡故土,亲近本土文化。
3、发现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印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引导帮助下,获取信息、了解情况,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4、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部分项目相关的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并尝试加入自己的创意,形成具有一定趣味的作品。
四、基地导览图
五、研学游流程安排(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对接为准)
时间活动主题活动内容
六、项目内容
项目(一):《包公断案》/《家国情怀》二选一
1、包公断案“铡美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陈世美因忘恩负义、欺瞒家庭和皇权而被包公斩首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对传统孝道、忠诚与责任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包公作为正义象征的形象,不畏强权,坚持正义。通过这个故事,包公断案成为了公正无私、刚正不阿的象征。
2、家国情怀故事发生在民国三十年(1941)的宁乡道林古镇蒋家大院。那一天,正逢乡绅蒋老爷子70大寿,高朋满座,喜气融融。正当大家沉醉在舞狮、花鼓戏等喜庆节目氛围中,一群日本鬼子突然闯进蒋家大院,他们欺凌良家妇女……挟持蒋老爷子,(以家书的形式劝降在长沙保卫战中参战的谢少堂)之后日本鬼子又讨好献媚蒋老爷子,想取得其信任,但蒋老爷子嗤之以鼻,不失民族气节,与日寇斗智斗勇,为保住家风世代流传,最终,蒋老爷子不顾身家性命,与日寇同归于尽。蒋老爷大无畏的爱国、爱家情怀,在戏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项目(二):《古风炫技》
投壶竞技
还原宋代《投壶新格》礼仪,结合兵法策略,三色壶阵布局,引入”箭阵风云”挑战:限时完成指定阵型,投中阵眼壶可激活双倍积分。
开弓射箭
射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华夏数千年的智慧与文明,深受古人推崇。西周时,它被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成为贵族子弟必修课,兼具强身健体与培育德行礼仪的作用,其传统也在岁月中延续。
齐心鼓阵
了解鼓在古代的作用,如祭祀、战争、庆典等。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节奏感和专注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项目(三):《古风非遗》
非遗杆秤
杆秤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对力学原理的朴素认知。根据兴化木杆秤的记载,东汉时期已有先民使用木杆秤,其灵感源于桔槔(吊杆)提水时对力臂与重臂关系的观察。传说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人陶朱公(范蠡)以北斗七星、南箕六星及福禄寿三星共十六颗星为秤星,确立了十六两一斤的进制,象征交易中的道德约束(如“少一两减福,少二两损禄”),后改为十两制。杆秤不仅是计量工具,更被赋予“权衡”的哲学意义,秤杆称“衡”、秤砣称“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公平与诚信的追求。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杆秤逐渐成为民间交易的核心工具,其制作技艺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如明光木杆秤在万历年间形成规模化生产,乾隆时期工艺臻于完善。
手工制作:体验制作杆秤
非遗剪纸
唐朝崔道融的诗中写道:“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南宋《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剪纸,其内容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中国剪纸项目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研学活动中,将了解到剪纸的内容题材与国学文化的紧密关系,并亲手体验剪纸的魅力。
项目(四):《天工开物》
古今对照,以《天工开物》的科技智慧为背景,对比古代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异同,深化科学史认知。结合古代科技智慧与现代科学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与创新思维。(根据课程时长安排1—2个项目)
空气炮
通过压缩空气形成涡环的原理,展示气流动力学现象。学生可亲手制作简易空气炮,观察气流的冲击力,理解气压与能量传递的关系。这类实验融合物理科学与工程思维,呼应《天工开物》中“巧器”的设计理念。
干冰雾化
通过干冰升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低温效应,模拟云雾现象。此实验可联系《天工开物》中“膏液”篇对物质形态变化的描述,体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干冰吹泡泡
利用干冰遇水释放气体的特性制造巨型泡泡,展示气体膨胀与表面张力的作用。实验趣味性强,适合低龄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直观效果。
火焰掌
利用可燃气体(如丁烷)与水膜的保护作用,短暂在手掌上形成火焰。实验需严格安全操作,强调科学实验的规范性与《天工开物》中“慎用火”的警示。
法老之蛇
通过硫氰化汞或糖与小苏打燃烧反应,生成蛇形膨胀物。实验呈现化学反应中的剧烈氧化过程,结合古代炼金术与现代化学知识,激发对材料科学的兴趣。
项目(五):《乡情乡物》
乡情农耕馆
了解乡土乡情,农具代表着乡情回忆。随着现代化新农业生产模式的普及曾经那种牵牛耕地的记忆也逐渐远去,走入农耕馆,追寻农耕记忆,了解家乡民俗文化。
项目(六):《龙腾万里》
舞龙秀
了解舞龙起源与发展,汉代起源、宋代兴盛、现代非遗化历程。结合《周易》中的“乾卦”解读龙象征的“天行健”精神,分析唐宋诗词中的龙意象(如李白《猛虎行》)。以舞龙为载体,融合历史、民俗、艺术与体育,通过古风场景营造与沉浸式体验,引导学生感悟中华龙文化的精神内涵,传承非遗技艺。
项目(七):景区开放时间及联系方式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7:00
导航地址:道林古镇景区停车场
研学运营公司:长沙臻臻文化有限公司
研学联系方式:石艳红18711090504 贺遵瀚19073171768